1.
和孩子一起,去早餐,路上。
一男子,挑着担,在卖鲜莲。停下来,买了4个。
莲是苦的,想当然地,拒绝了多年。
对莲的钟情,还是不久前,去庐山的路上,起的。都说鄱阳湖的大白莲,是中国三大名莲之一。
特产吧,还有一路的新鲜,尝了那莲。那股淡淡的苦涩,淡淡的清香,于是,就不仅仅在舌间,更在心里了。
原来,我对淡涩,清香,是偏爱的。
2.
(孩子眼里的鲜莲又是另一种景。 下面是孩子的文字。)
妈妈在买莲子的时候,我想,买莲子干什么呢?又不能吃,但上面眼珠子一样的东西, 可以拨来拨去,很好玩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种东西是可以吃的。
妈妈做广告似地,说很清凉,很好吃,害得那些吃生煎的人,都抢着去买,我看着嘴馋,情不自禁地,把妈妈手中的莲子,抢过来,拨开,一看,像白白的花生,一定很好吃,我一口塞到嘴里,一嚼,Oh, my god! 一个小小的莲子,就能抵得过50根苦瓜。妈妈怎么会要吃这种东西呢,我怎么吐也吐不尽嘴中的苦涩。啊!哑巴吞黄连!植物中之“毒品”,清澈的河面上就因为它玷污成。。。
那天,我差点呕吐了!!
3.
放在桌子上的莲子,无人问津了,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玩具玩开了。手工制作是他的爱好,平时的瓶瓶罐罐,纸纸片片都能成为他手中的作品。
首先,给我欣赏的就是一个“苹果核”,外面都被咬掉了,看上去,也的确有三分相似。
接下来的杰作是“拨了一半,吃了一点的鸡蛋”,绿绿的莲子,上面去掉一点皮,把莲肉稍稍挖掉一点,说,妈妈,我吃了一点鸡蛋,剩下的给你吃了,哈哈,这次有五分相似了。
第三个杰作是“白萝卜”整个莲肉上面稍稍拨开一点,插上被拿出来的莲心,莲心很像发芽了的幼苗,看上去真像,没有十分,也有八九分。
被我一赞美,孩子的热情更高了,接下来的创作源源不断,什么“啄米的小鸡”、“盆栽小植物”、“蜘蛛丝”、“自然鸟巢”,“世界杯””””、“地牢”等等,孩子取出一个个怪模怪样的名字,但你不得不认可,每一个名字都可以和样子联系起来,就像天上的云彩,只要你能想象出来,看上去都还挺像的。
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想象的源泉。
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
有时候,我们家长,我们学校,我们社会,用自己特有的自私和需求,把孩子们固有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抹掉,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生命中最可贵的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