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最新回复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盘点心情 
2009-5-9 23:33:00

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经慢慢学会了,拿起一本书能静静地去阅读的心境,选中一部电影,能耐心地把它看完,也许对别人来说没什么,与我却是一种跨越。

1

从《骆驼祥子》中看到一个善良的,勤苦耐劳,积极要求上进的车夫的内心苦苦挣扎与抗争的轨迹,说实在,一开始看得有点枯燥,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才渐渐产生痛的感觉,回忆一下,不知是虎妞难产的那一刻?还是小福子轻生的那一刻?反正在吹熄了骆驼祥子心中的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时,感觉莫名的痛,也不是为当时的社会,毕竟离我们很遥远了,是为苦苦挣扎的人们,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目标,于是堕落了,麻木不仁了,为这种心境感到痛。

盼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境,人没了盼头,生命就会在原地打转。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

2

    有些小说是需要时间、需要经历才能读出味来的。我看《林家铺子》只是了解了小说大致故事梗概,《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

林老板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下这小小的铺子,从没敢浪费;他,做生意多么巴结;他,没有害过人,没有起过歹心;就是他的祖上,也没害过人,做过歹事呀!然而他如此命苦!尽管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他花钱斋过那些闲神野鬼,以解决党老爷的讹诈;他写打折的红绿纸条,采用过卖一元货的经营方法;他也用异常温和的眼光迎送经过铺面的人,甚至还用过唤林小姐来叫顾客伯伯这样的人情方法。尽管林老板新旧并举,绞尽脑汁,但是,林家铺子还是倒闭了。

    一个小小的商铺,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但与我终究很遥远。恰如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实在也没有多少感触。读这篇文章亦是如此,呵呵。

3

    茅盾的《春蚕》,同样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题材。

老通宝固执的认为茧厂能开,顽固、盲目。他认为陈老爷家的败是长毛鬼在阴间告了状,怎么会牵涉到自己呢,迷信、愚昧也可悲。
他看到洋船经过,就满脸恨意;看到街上洋纱、洋布、洋油的出现,就把自己困窘生活的根源全部归结带有字物品的头上。由此可见,他这一类人是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毒害,也许天朝上国阴影还厚厚的笼罩着他们,没有消逝殆尽。

收蚕卖蚕的过程中,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形象、性格渲染的最逼真、最淋漓尽致的时候。如果说老痛宝是可悲的,那么荷花不仅可悲而且可怜。同是生活在受剥削、受压迫阶层的贫苦农民,可在他们眼中,荷花比搜刮他们钱财、榨取他们血汗的人更可怕。而阿多则是他们中的早期觉醒者,渴望唤醒人们的麻木灵魂,却终因势单力薄,无法在早已根深蒂固的人们的脑海中立足。最后也只能被湮没,不再强烈挣扎。
因为有这样的人民群众、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背景,老通宝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又挨饿、欠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部有生命力的小说必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的产物。了解历史,就看小说吧,看小说,了解历史吧。

4

亲子、励志、努力、奋斗、幸福,这样的字眼,不说,大家都一目了然,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题材及其简单,但是非常真实,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内涵,能让我看两遍的电影,我觉得应该是很成功的。

  幸福。什么才是幸福?幸福就是克里斯被宣布成功被录用后为自己鼓掌时的那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克里斯,一个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语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故事结果了,其实看题目就知道。然而,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动。因为,电影里励志并不那么刻意,煽情也不做作,在细节处理上细腻而温情,即使克里斯在及其无奈下的粗鲁,也同样有血有肉,再加上儿子恰到好处的烘托,让我们不得不喜欢它。

奔跑;不停地飞奔。这是符合一个活在繁忙都市里成绩一般的推销人员的日常生活场景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家可归的父子留连在地铁站上的长椅上相顾无言,玩一个并不好玩的游戏,想像着周围凶险的环境以及可怕的猛兽,找一个山洞,父子俩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觉。当然,地铁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带着儿子躺在用卫生纸铺在厕所里的地板上蜷缩着。一个男人的泪水,让人感动得流泪,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五岁儿子的愧疚、责任、年介中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以及对幸福最热切的渴望。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喧嚣的拍打着门的声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护儿子的表现。

这个场景让我不由得想起《美丽人生》里,编织1000积分谎言的那部笑中带泪,触动心灵的故事。美丽的故事都总是那么抵达人性的最深处。

  梦想,不管什么时候突然来临,其实都不算太晚。看这部电影时,我明白自己深刻地凝望着你的背影,咀嚼着你的梦想,是一种真挚的深情,作为朋友。

5、

有些电影,看时很过瘾,看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每每夜深人静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能碰上你,并接触这些看似平淡,却能不断呼唤人性思考的电影,我真的很幸运。回想从《盲山》、《小武》、《咱们俩》、《三峡好人》到《夜车》、《入殓师》等等,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触摸人类灵魂的最里层的每一颗细胞。今天吃饭时,有兴致地和老公讲了一遍,他还玩笑地说,你的"新姘"还真博才多学呢。呵呵,扯远了。

你最近推荐一部的是《芳香之旅》

  对于文革,我只是感受了一点尾巴,依稀记得还能喊几声口号,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从影片描述的场景中深深地感受到那个火红的年代之独特的氛围,以及这个氛围里那些精神单纯的人们的音容笑貌。

电影从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时间跨越40,但电影的画面变化却不大,时间只是在不经意间流逝着,只有那个敏感时期的烙印已深植难除,"春风"从一个热情似火的活泼少女到人老珠黄的老妇,张静初的表演真是值得夸奖,这是第一次看她的电影,从一开始售票员那段还觉得她演的太活泼了,用她甜蜜的嗓音喊着乘客买票,一脸的笑容带着两个深深的酒窝,阳光灿烂的她似乎能把一切融化,演老年那一段很是入戏,那不仅仅只是表面功夫"化装"做到家就可以的,演员的那种意识形态很重要,看着老春风骑车那一段还真有那老式女强人的味道,"老崔"瘫痪后,电影就成了张静初的独角戏,也是她的出色表演将电影撑到了最后。

"老崔"一个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劳范,向阳号客车的司机,在那个时代是个倍受崇敬的人,电影中更多的是显示他凡人的一面,他会为春风的"错误"说情,也会坦白对比他小很多的春风的爱,更会对春风和刘的那段曾经的爱情而耿耿于怀,妒忌不已。

"刘奋斗"一个有着"海外关系"的知青,为了自己的命运而编织谎言抛弃春风确是不厚道,但这就是那个时代中的人物的命运,但他对这段感情还是很珍惜很内疚的,一直保存着那纽扣,最后远走他乡.

  以前,我是绝对不能接受“春风”的这种爱情观,这种孤独地立着牌坊地煎熬着是对人性的摧残。现在,我能渐渐感悟,一种执着的可贵,可敬。这也是一种追求,一种带着血泪的旅程。体验生命中苦楚的乐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yinji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